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往往会在认为有必要时会发出强烈信号。在新冠疫情爆发时,他在电视上承诺对经济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在2022年,他发表简洁的演讲,就通胀问题发出严厉警告;在2023年硅谷银行倒闭后,他迅速采取行动支持金融市场。
然而,由于鲍威尔领导的美联储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对特朗普将把美国经济带向何方感到困惑,尽管家庭财富正在蒸发,经济活动面临实际风险,但这位美联储主席在上周五暗示,现在不是采取“美联储看跌期权”的时候——这是华尔街对美联储支撑股市行动的称呼。
鲍威尔说:“包括我们在内,很多人都在等待观望,在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这似乎是正确的做法。”这表明,美联储不会像过去危机出现迫使其做出明显反应时那样急于降息。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就业增长依然强劲,但鲍威尔谨慎地指出,这些数据是在特朗普宣布关税之前统计的。
他说:“目前还不清楚……货币政策的适当路径。我们需要等待,看看这将如何发展。”
这次冲击有所不同
美联储从2022年开始快速加息以抑制通胀,去年随着通胀放缓,又将利率下调了整整一个百分点。
政策制定者现在似乎乐于等待,因为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之后可能还会有其他财政和税收措施,这可能会再次改变经济前景。
前美联储副主席、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艾伦·布林德(Alan Blinder)表示,在当前情况下,鲍威尔的“首要任务是消除人们认为美联储即将匆忙大幅降息的观点”,“这并不意味着美联储永远不会对此做出降息回应。如果这演变成一场衰退,美联储可能会降息。”
没有任何美联储官员会承认“美联储看跌期权”是他们政策工具包的一部分,但近四十年来,华尔街一直相信它的存在。
这个词最初以“格林斯潘看跌期权”的形式出现,是在1987年10月着名的“黑色星期一”股市崩盘后,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降息并注入流动性后创造的。此后,历任美联储领导人都对随后的危机采取了其他重大行动,帮助止住了市场损失,甚至扭转了局面。
但眼下,由于美国经济可能走弱,同时又面临关税引发的通胀飙升,美联储或许会处于观望状态。
在我们面临高通胀时,鲍威尔说:“这对国家来说是痛苦的……但我们知道我们需要做什么,”于是开始提高利率以抑制需求和价格压力;而在疫情期间,鲍威尔说:“我们需要采取的方向非常明确,而且我们也大力采取了行动,”当时他通过迅速降息和一系列其他计划来恢复增长和就业。
现在出现的冲击并非像20世纪70年代那样来自疾病、供应链中断或石油禁运,而是来自白宫的一项政策决定,即对进口商品征收远远超出分析师预期的关税,而且这种方式已经引发了报复,预计其他国家也会有更多反制措施。
不过,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即使不会直接引发衰退,也会阻碍经济增长。摩根大通在上周五加入了经济衰退阵营,其经济学家估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0.3%,低于此前估计的1.3%的增长率,失业率将从目前的4.2%攀升至5.3%。
鲍威尔不急于行动
美国每年约3万亿美元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现在可能会跃升十倍左右,从2.5%左右升至25%或更高。
最初的影响预计将体现在价格上,因为生产商和进口商至少会将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经济学家认为,这些较高的价格在一年内将使总体通胀率比其他情况下高出一个百分点或更多,而且离美联储2%的目标更远。
随着家庭和企业适应较高的价格,需求预计也会放缓——这种情况至少暗示了滞胀的可能性。
鲍威尔和其他美联储官员认为,他们还没有到实现通胀目标的能力与保持低失业率目标直接冲突的地步。
鲍威尔说:“我们现在的情况不像20世纪70年代,”当时两位数的通胀与相对较高的失业率同时出现。
但他表示:“目前边际影响将是更高的通胀,也许还有更高的失业率。这对美联储来说很困难,”因为这两个挑战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在经济走向和速度更加明朗之前,“感觉我们没必要着急。”
就像冷战时期克里姆林宫学者通过研究苏联领导人的公开声明、媒体报道、随行人员和肢体语言来推测动向一样,如今全球市场正以同样的方式...
2025-04-07 16:33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往往会在认为有必要时会发出强烈信号。在新冠疫情爆发时,他在电视上承诺对经济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在2022年,他发表...
2025-04-07 16:33
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主持人斯蒂芬妮·吕勒(Stephanie Ruhle)4日说,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无法忍...
2025-04-07 09:14
周一开盘,纳指期货跌幅在盘初一度跌超5.5%,标普500指数期货跌超4.7%,道指期货跌超4%;WTI原油跌幅达4%,跌破60美元/桶,为自2021年4...
2025-04-07 09:13
亿万富翁、对冲基金投资者比尔-阿克曼(Bill Ackman)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新关税制度的坚定支持者,他说,在关税完全生效之前,需要暂停...
2025-04-07 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