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每个行业都有代表性的服装一样,每个行业的人也存在某种共通的性格。上一篇《交易大咖stlyle》文章中我们提到,巴菲特从小就痴迷一切可行的赚钱方法,成长过程中为了坚持理想,抛弃了很多普通人不肯抛弃的东西。我们把这种品质叫做交易者的信念与执着。
今天来聊《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的主人公——杰西·利弗莫尔。他同样具备执着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不过,除此之外,他对数字跳动的观察以及准确率奇高的“盘感”则更加吸引人。如果说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的话,那么利弗莫尔的交易策略更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这其中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普通人学习起来非常困难。
14岁,本应上学的年纪,却选择了离家出走,原因非常简单——不想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守着一块农场干一辈子。15岁,从投机行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0美金,而他当时每月的薪水只有24美金,这相当于三年多薪水的总和。16岁时,辞去投机行擦写股价的工作,做起了全职交易员。三年时间,三个重大决定,没有超凡的勇气和巨大的野心,不可能在未成年的时候具备如此惊人的自主性。这让我想起了巴菲特,高中毕业时,他已经从股市里赚了6000美金,所以不想上大学,而想直接创业。后来,因为父亲大发雷霆,坚持让巴菲特读大学,所以此事才作罢。比较来看,利弗莫尔在“勇气”方面,要胜过巴菲特。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差别,才造就了两者完全不同的交易思路:巴菲特长线价值、利弗莫尔短线投机。
我们这个栏目并不去深聊交易大咖们的交易技巧、方法、理论等等,而是专注于描述他们的性格和习惯。16岁开始职业交易的利弗莫尔,因为独有的看盘能力,在当地投机行获利颇丰。时间久了,投机行就不再欢迎这个“少年杀手”。不得已,22岁的利弗莫尔,从波士顿出发,踏上了去纽约的征程。在纽约,利弗莫尔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凭借高超的盘面解读能力,乘着经济巨变的东风,很快便积累了数百万美元的利润。在探讨巴菲特的文章中我们提到,性格形成的最后阶段是24岁。所以,24之后利弗莫尔无论成就多大,都是对24岁之前的性格形成的验证而已,研究的意义不大。23岁那年,利弗莫尔结婚了,娶了印第安纳州的Jordan。24岁那年,利弗莫尔因为下重注押错股票方向,直接宣告破产。因为新妻子不同意典当金银首饰换成利弗莫尔东山再起的启动资金,两个人分道扬镳。这个“花边新闻”总是被人忽略,因为大家总是习惯仰着头膜拜大咖们的成功时刻。为了交易,利弗莫尔能够想到典当自己妻子的首饰。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拿老婆的嫁妆来做投机。我们不能谴责Jordan没有奉献精神,因为这事落在谁身上,都不大可能拿出压箱底的钱给人去做赌博。之所以说是赌博,是因为在那个年代,交易、投机、炒股,就是被认为是赌博、是不务正业。利弗莫尔能够因为这件事和妻子闹掰,也体现了他对交易的痴迷。如果说巴菲特被称为股神的话,利弗莫尔就是当之无愧的“股痴”。
值得一提的是,利弗莫尔每次交易都会下重注,几乎是有多少钱押多少钱。他的名言是:如果买了10股,结果证明是对的,那么买100股就10倍正确!这种交易风格注定了他大起大落的人生模式,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宣泄他那天才般的投机情绪。普通人总是小心谨慎的,他们把盈亏看得太重,又对自己每一笔的交易没有多大信心,所以盈利时没赚多少,亏损时也不会亏太多。显然,谨小慎微的人不适合做交易,没有充分的信心(甚至是某种自大狂)也很难在交易圈有所成就。这一点,从利弗莫尔的身上得到了验证。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利弗莫尔的成长史会有不同感悟。我们所总结出的“绝对自主、超凡勇气、狂热痴迷”的特征,或许与你总结的有所不同。无论如何,我们希望你能够了解大师的成长足迹,或许,在你处在低谷期时,它能给你以温暖和光亮。
ESG是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美好社会的一张“绿色船票”。从ESG的视角凝视,股神巴菲特却似乎是一位争议人物。 一方面,他对化石能...
2024-05-11 15:40
1982年,詹姆斯·西蒙斯成立私募基金公司文艺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其兼任公司董事、总裁和首席执行官三个职位。1988年3月,文艺复...
2023-10-19 17:36
战火里生长出来的人不多,战火里生长出来的投资人更是少之又少。巴菲特、利弗莫尔、彼得林奇虽然在童年时都遭遇过贫穷的折磨,但最多只是饿...
2023-10-18 17:34
金融大鳄索罗斯有句名言:投资应选择两种目标,一是最好的公司;二是最差的公司。投资好公司比较容易理解,比如A股市场的贵州茅台,他生产...
2023-10-17 17:36